多措并举强服务 倾心“全”力促就业
一年来,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,面对疫情防控和“双减”政策带来的严峻就业压力,我全面落实就业“一把手工程”,完善就业工作机制,构建“四心”服务工作法,倾心“全”力促就业,学院2022届毕业生实现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双提升。
一、强化组织领导,带动全员促就业
一是坚决落实就业工作“一把手工程”。带头执行就业工作包保责任机制,做到就业指导与服务亲自抓、主动抓、带头抓;与院长带队开展访企拓岗工作,推动与龙建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、海康集团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。
二是持续推进“专业教师有责任、基础教师尽义务”全员促就业理念。强化将“就业情况作为衡量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”意识,带动全体专业教师推动就业工作,并发挥基础课教师促就业作用,挖掘资源,联系21家企业开展了线上招聘。
三是持续推动“五位一体”全员促就业。以毕业生为主体,班子成员、专业负责人、论文指导教师、辅导员、班主任各负其责,统筹推进,合力推动就业。如任常愚等老教师,主动为考研学生联系调剂,3名学生调剂成功。
四是持续加强就业工作督促落实。定期组织召开专项会议,研判就业形势,掌握学生就业情况,及时阶段性总结和部署就业工作。上年度召开专项会议10余次。


二、强化指导帮扶,推动全程促就业
一是坚持问题导向,加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。与辅导员承担了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,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就业形势,帮助学生尽早明确学业努力方向和就业目标。同时,邀请优秀企业人、校友从实操的角度讲解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,进一步提升毕业生求职能力。
二是坚持目标导向,准确掌握就业意向。组织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、论文指导教师“双路径”提前开展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,准确掌握就业需求和就业目标,制定针对性指导和服务措施。
三是坚持专项帮扶,助推学子成功“上岸”。对考研、考公学生坚持专项引导和备考帮扶,将学院会议室作为考研、考公自习室,并提供线上面试房间和相应设备。2022届毕业生17人考取研究生,5人考取公务员。
四是坚持差异化帮扶,实施“一对一”服务指导。对于就业观念不端正、不主动的个别毕业生制定“一对一”服务指导方案,把任务落实到人,带领班子成员挖掘自身就业资源,有针对性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。


三、强化机制保障,推进全方位促就业
一是建立健全就业工作激励机制。推动学院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,制定了“就业工作量学时办法”,每年从创收经费中支出3—4万余元用于就业工作激励,有效激发全员抓就业的积极性。
二是建立健全“月周日”推进机制。大四上学期就业工作月推进、大四下学期周推进、重点学生日推进,建立台账阶段性推进,并定期向全院师生公示。
三是建立健全家校联动促就业机制。带领毕业班辅导员、班主任定期深入学生,与未就业学生谈心谈话,并主动与家长沟通,取得学生家长认可认同,家校联动共同促进就业。
四是建立健全“五级谈话”机制。针对个别“躺平”毕业生、慢就业毕业生,带领班子成员、专业负责人、毕业指导教师、辅导员、班主任逐一逐级谈话,转变其就业观念。


四、强化“四心”服务,用心用情促就业
一是贴心服务,送岗位到寝室。带领班子成员、辅导员、班主任定期深入学生寝室,倾听诉求、答疑解惑、推荐岗位,讲解求职技巧,做到招聘需求到寝室、政策宣讲到寝室、调研摸底到寝室、就业指导到寝室。
二是细心服务,送信息到专业。成立就业信息收集小组,对招聘信息进行收集、筛选,并针对不同专业岗位需求分别推送给学生和就业指导教师,确保招聘信息推送精准有效。
三是暖心服务,送帮扶到家庭。对于家庭低收入、身体有残疾等特殊群体,实行“一人一档”“一生一策”精准帮扶。注重与家长沟通,进一步了解家庭情况,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困补助、报销路费等帮扶。
四是舒心服务,送便捷到企业。坚持“老师多帮一程、企业少跑一段”理念和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举措,主动对接企业,组织学生集中参加招聘会,把企业来校招聘变成替企业招聘,持续帮助龙建路桥一公司等5家企业开展了线上校园招聘活动。
